石雕,、木雕,、嵌瓷,并稱潮州古建筑裝飾工藝“三絕”,。因材質(zhì),、性能的差異,這三種裝飾工藝在祠堂建筑中有不同的分布格局,。其中,,石雕裝飾構(gòu)件一般分布在祠堂門樓內(nèi)外及檐廊梁架等處,而木雕則主要位于后廳及抱印堂梁架,,形成“門樓石刻廳堂木雕屋頂嵌瓷”的裝飾格局,。
門樓做為宗祠的出入口和宗族的“門面”,它在建筑功能意念上有特別重要的意義,,一般講究堅固而又美觀,、雅致而不失莊重。門樓采用石雕構(gòu)件裝飾,,符合“致用與審美相統(tǒng)一”的工藝觀以及宗祠門樓的文化品格,。
潮州祠堂門樓石雕的裝飾,大門正面和背面大體都按五個立面來設計,。就門肚正面而言,,包括門框上部及兩側(cè)墻壁為一個立面,;門樓肚左右相向的墻壁為兩個立面,三個立面都處于門樓最顯眼的位置,,一般都采用下疏上密,,左右對稱的石雕裝飾布局。如己略黃公祠門樓的石雕裝飾,,門楣線以下至門檻線正面墻壁的左右兩邊,,各裝嵌二幅立軸式石刻落地書法石花板、左右相向墻肚則各裝飾一幅長形陰刻石雕花草圖,,構(gòu)件立面平整,,構(gòu)圖簡潔疏朗。門楣線以上,,除門楣上方為石刻門匾外,,落地石花板的上方則裝飾浮雕人物石刻花板。門樓檐廊左右兩個石柱梁架為另外兩個立面,。梁架以梁枋為中心疊裝五層小型人物石雕構(gòu)件,,人物石雕構(gòu)件間以云紋石刻柁墩相疊支撐屋頂橫梁,并把不同人物石雕構(gòu)件分隔連綴起來,,梁枋的外端向下用石雕垂注裝飾,,倒懸于檐柱外;向上則由枋頭挑出蔓草石刻構(gòu)件承托屋梁,,鉤連與點綴上層梁架石雕構(gòu)件,,其構(gòu)思縝密巧妙。為了使下疏上密的石雕布局得到均衡,,并增添些許莊嚴和威武,,大門兩側(cè)一般安置石鼓。有的門樓檐下左右側(cè)還安置體量較大的石獅,,如叢熙公祠等,。門樓背面一般也有五個石雕立面,但立面和布局構(gòu)圖一般較門樓前面要簡約一些,,此外,,門肚石板的裙腳及內(nèi)外石柱柱礎多采用幾何圖形雕刻。
概括來說,,潮州祠堂的石雕裝飾以門樓為主,,其裝飾遵循人們透視的規(guī)律和習慣,體現(xiàn)以虛當實,,以白當黑,,下疏上密,對稱均衡的原則,整體與局部,、局部與局部之間注意協(xié)調(diào)鉤連,,呈現(xiàn)了整體感與秩序美。
石雕作為潮州祠堂建筑中的裝飾語言,,隨著時代的變遷而發(fā)生相應的變化,,承載著豐富的文化信息。
清代的祠堂建筑的石刻裝飾設計,,大多通過象征、諧音,、典型等手法,,表達迎祥接福、勸學致仕,、建功立業(yè)等宗族文化觀念和審美觀念,。其主要圖案類型有紋樣、植物,、動物和人物等,。
1、紋樣:祠堂石刻紋樣主要有云紋,,代表瑞氣,;盤長紋,為無頭無尾,、無始無終的盤曲編結(jié)線,,象征福壽延綿。
2,、動物:主要有龍鳳,,為吉祥瑞獸,象征美好喜慶,;麒麟,,象征仁慈吉祥,寓麒麟送子之意,;鹿,,與祿同音,表達富貴繁榮之意,;喜鵲,,喜慶來臨的征兆;鶴龜,,吉祥長壽的象征,;獅虎,鎮(zhèn)宅驅(qū)邪,,喜慶祥瑞的象征,。
3,、植物:主要有牡丹,富貴的象征,;梅,,代表高潔堅強;蘭,,代表忠貞友誼,;菊,代表堅強高尚,;竹,,代表氣節(jié)堅貞,虛心向上,;靈芝,,代表吉祥;蓮花,,代表圣潔清廉,;蔓草,象征茂盛吉祥,。
4,、人物:主要有福祿壽三星、和合兩仙,、八仙以及花木蘭,、穆桂英、郭子儀等歷史人物或小說戲曲人物,。
這些紋樣,、人物和動植物石雕分別按四種組合方式構(gòu)成不同的石刻題材。
一是諧音式組合,,如以蓮花和魚組合,,以諧音表示“年年有余”(年年富裕)。以一只鷺鳥和盛開的蓮花組合,,以諧音表示“一路連科”,。以鵪鶉、菊花和楓葉落葉組合,,以諧音表示安居樂業(yè),。以荷,禾和蟹組合,,以諧音表示和諧等,。
二是“象征性”組合,常見的有龍鳳呈祥,以龍騰鳳舞和瑞云象征祥瑞之意,;以長者攜子仰望云端蒼龍,,象征望子成龍之意;以五只蝙蝠環(huán)繞“壽”字,,象征福壽安康之意,;以四合如意形為輪廓,內(nèi)刻月季花簇,,象征四季常青,,前程似錦之意。
三是“寓意性”組合,,如以松鼠和葡萄組合,,寓意子孫滿堂;以壽桃,、仙鶴和多籽的石榴組合,寓意多子,、多福,、多壽;以樹上掛蜂窩,,樹下猴子騎鹿背,,寓意封侯加祿等。
四是故事性組合,,故事題材多取自歷史故事,、神話傳說和小說戲曲。如贊美韓愈來潮州做刺史的“雪擁藍關”,;表現(xiàn)潮州七賢進京應試的“七賢上京”,;贊美古代將相建功立業(yè)的“一舉定州”、“凱旋歸來”等,。